惊弓之鸟

词语解释
惊弓之鸟[ jīng gōng zhī niǎo ]
⒈ 弓箭发射后未受伤害而幸存的鸟。比喻因受惊恐而警觉特别灵敏的人,也指惊慌失措的样子。
英a badly frightened person;
引证解释
⒈ 曾受箭伤,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。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。语本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更羸 舆 魏王 处 京臺 之下,仰见飞鸟。 更羸 谓 魏王 曰:‘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。’ 魏王 曰:‘然则射可至此乎?’ 更羸 曰:‘可。’有间,雁从东方来, 更羸 以虚发而下之。
引魏王 曰:‘然则射可至此乎!’ 更羸 曰:‘此孽也。’王曰:‘先生何以知之?’对曰:‘其飞徐而鸣悲。飞徐者,故疮痛也;鸣悲者,久失羣也。故疮未息,而惊心未去也,闻弦音引而高飞,故疮陨也。’”
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黷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《石点头·瞿凤奴情愆死盖》:“方氏 本是惊弓之鸟,听见官司两字,十分害怕。”
范文澜 《中国近代史》第八章第四节:“西太后、荣禄 一伙人,屡受外国强盗的打击,早成惊弓之鸟。”
亦作“惊弦之鸟”。 《穀梁传·成公二年》“齐侯 使国佐如师” 唐 杨士勋 疏:“败军之将,不可以语勇,惊弦之鸟,不可以应弓。”
国语辞典
惊弓之鸟[ jīng gōng zhī niǎo ]
⒈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,不用箭,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。典出也作「伤弓之鸟」。
引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。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,心有余悸,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。《晋书·卷七一·王鉴传》:「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」
《歧路灯·第八一回》:「绍是惊弓之鸟,吓了一跳。」
近心有余悸
反初生之犊
分字解释
※ "惊弓之鸟"的意思解释、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由长沙文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从战场历劫归来的战士难民,有如惊弓之鸟,寝食难安。
2.方才喘一口气,伏兵又现,这群惊弓之鸟吓得抱头鼠窜,各自逃命。
3.有人将这次灾难称为日本自二战时期广岛和长崎被原*弹轰炸以来所遭遇的最大悲剧,恐慌迅速传播到全球市场,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急忙卖出股票,试图寻找安全的避风港。
4.小偷在偷车的时候,保安突然出现,他就象只惊弓之鸟一样到处乱窜。
5.在这轮大跌中,有小股民如惊弓之鸟,仓皇出逃,赔了。
6.土匪看到警察包围了他们,就像惊弓之鸟一样举手投降.
7.现在大家有如惊弓之鸟,任何风吹草动,都会让人心惊肉跳。
8.我军已将敌人团团包围,守敌军心涣散,已成惊弓之鸟,一触即溃。
9.因为他,我已成为爱情里的惊弓之鸟,惶惶不可终日中,等待他给我的最后一声夺命的弓弦之鸣。乐小米
10.郭达满面春风的说道,他自己知道这一次的立功受奖,马空成当居头功!“好啊,我只怕,你跟我喝一回之后就成了惊弓之鸟啦!以后只要一听到酒字就脑袋疼!”。
相关词语
- mìng mìng niǎo命命鸟
 - guó zhōng zhī guó国中之国
 - wáng mìng zhī tú亡命之徒
 -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
 - qīng niǎo青鸟
 - jīng chà惊诧
 - jīng yà惊讶
 - tóng lì niǎo同力鸟
 - zhèn jīng震惊
 - xuán zhī yòu xuán玄之又玄
 - jīng sàn惊散
 - zhī sǐ mí èr之死靡二
 - zhī mìng zhī nián知命之年
 - bǎi fēn zhī bǎi百分之百
 - gòng mìng niǎo共命鸟
 - zǒng zhī总之
 - shuí wéi wéi zhī谁为为之
 - táo zhī yāo yāo逃之夭夭
 - niǎo jī pào鸟机炮
 - jīng xǐ惊喜
 - dà chī yī jīng大吃一惊
 - sǔn zhī yòu sǔn损之又损
 - zhuó mù niǎo啄木鸟
 - jiǔ ér jiǔ zhī久而久之
 - zhěn gàn zhī chóu枕干之雠
 - jīng rén惊人
 - jīng dòng惊动
 - tīng zhī rèn zhī听之任之
 - zhū yī niǎo朱衣鸟
 - jié mù niǎo节木鸟
 - shuài tǔ zhī bīn率土之滨
 - jīng xīn dòng pò惊心动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