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车上书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公车:汉代官署名。指举人进京应试。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。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东方朔传》:“朔初入长安,至公车上书,凡用三干奏牍。”
例子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:“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,举行了著名的‘公车上书’,要求拒合,迁都,变法图强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gōng chē shàng shū
注音ㄍㄨㄥ ㄔㄜ ㄕㄤˋ ㄕㄨ
繁体公車上書
感情公车上书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政事。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天旋地转(意思解释)
 - 心灰意冷(意思解释)
 - 户限为穿(意思解释)
 - 杜绝言路(意思解释)
 - 安安静静(意思解释)
 - 主忧臣劳(意思解释)
 - 安于现状(意思解释)
 - 珠宫贝阙(意思解释)
 - 擦肩而过(意思解释)
 - 心急如焚(意思解释)
 - 前脚后脚(意思解释)
 - 鱼死网破(意思解释)
 - 今是昨非(意思解释)
 - 悬石程书(意思解释)
 - 不能自拔(意思解释)
 - 欺善怕恶(意思解释)
 - 急功近利(意思解释)
 - 各行各业(意思解释)
 - 胜友如云(意思解释)
 - 纵横天下(意思解释)
 - 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(意思解释)
 - 举止娴雅(意思解释)
 - 清风劲节(意思解释)
 - 热气腾腾(意思解释)
 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释)
 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 - 风风雨雨(意思解释)
 - 字斟句酌(意思解释)
 - 半新不旧(意思解释)
 - 苟合取容(意思解释)
 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
|---|---|
| 扬眉吐气 | 扬眉:扬起眉头;吐气:吐出怨气、闷气。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;得意的神情。 | 
| 疚心疾首 | 疚:久病,忧虑。因歉疚而内心不安。心中不安,头痛脑胀。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。 | 
| 彬彬有礼 | 彬彬: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。形容文雅而有礼貌。 | 
| 居重驭轻 |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。 | 
| 丑声远播 |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。 | 
| 又红又专 |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,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。 | 
| 满山遍野 | 布满山岭田野。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。 | 
| 慌里慌张 |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。 | 
| 溢于言表 | 超出言语以外。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。 | 
| 反治其身 | 治:整治;身:身体;其身:自身。反而整治自身。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。 | 
| 通都大邑 | 都:都市;邑:城。四通八达的大都会、大城市。 | 
| 化鸱为凤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变恶为善。鸱,猫头鹰,古人以为凶鸟。语本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仇览》:“时考城令河内王涣,政尚严猛,闻览以德化人,署为主簿。谓览曰:‘主簿闻陈元之过,不罪而化之,得少鹰鹯之志邪?’览曰:‘以为鹰鹯不若鸾凤。’” | 
| 之死靡二 |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 | 
| 昂藏七尺 |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 | 
| 酒后茶余 |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。 | 
| 悬石程书 | 形容勤于政事。 | 
| 绘声绘影 |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。 | 
| 刀耕火种 |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;就地挖坑播下种子。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。也作“火耨刀耕”。 | 
| 事与愿违 | 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 | 
| 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 | 加诸膝:放在膝盖上;坠诸渊:推进深渊。指不讲原则,感情用事,对别人的爱憎态度,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。 | 
| 礼坏乐缺 | 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缺:残破,废缺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。 | 
| 身败名裂 | 地位丧失;名声败坏。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;遭到彻底失败。 | 
| 狂风暴雨 | 大风大雨。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。 | 
| 霜露之悲 |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 
| 圆凿方枘 | 凿:榫眼;枘:榫头。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 | 
| 诸如此类 |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。指与上述同类的。诸:一些;许多;如:像。 | 
| 昏聩无能 | 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聩:耳朵听不清楚。眼花耳聋,没有能力。比喻头脑糊涂,没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 | 
| 无所畏惧 | 畏惧:害怕。没有什么可害怕的。形容什么也不怕。 |